金策黄金转自路透消息,中国财政预算赤字计划的规模达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可能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但资金竞争更加激烈,可能让一些大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倒闭。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绕过对地方政府融资的限制。中央政府力争削减地方债务,并将各省融资逐步改变为比较透明的地方债模式,现在已经给这些平台带来压力。
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未偿还债务已超过3万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些面子工程和冒险投机项目,现在连维持现有债务的还本付息都有困难,更别说贷款到期后筹集新的资金了。
一些人担心,融资平台可能走向破产。
“我们没有办法维持,公司的压力很大,”江苏某市融资平台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高管表示。他所在的公司举债几十亿元人民币,用于修建道路和铺设管线。“我们的贷款即将到期却无力偿还。如果融资仍旧这么紧张,一些公司会倒闭。”
2015年中国财政赤字要达到1.62万亿元人民币(1,80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1,700亿元人民币,有“国字头”背景的借款方也要转向债券市场融资,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争抢资金,此时正值投资者愈发担心该平台不能再向以前那样享有默认的政府担保。
债券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提高,会有助于改善中国经济中一个关键的结构性弱点,即资本配置效率低,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恰恰受益于这种低效。
“过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收益率低得可怜,由地方银行购买,”澳新银行驻上海分析师周浩表示。
“如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必须按市场标准发行债券。而且今年会有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到期,其中许多债务只能以更高利率再融资。”
融资缺口
如果大型有“国字头”背景的发行人把地方债务融资平台挤出初级债券市场,那么,在中国经济增速降至25年来低点之际,这也可能冲击资本支出。
澳新银行估计,财政体系改革计划的整体影响会迫使地方政府着手解决相当于中国10万亿美元经济规模4.2%的融资缺口。
中国政府称其有处理这类问题的计划。
“我们要稳步去杠杆化,但又不要造成经济‘断崖式’下落,”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上周五对记者表示。他说,今年中国地方政府估计有1,000亿元人民币债务到期。
楼继伟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将由地方融资平台转向市政债券市场,像美国一样。
但这无助于解决目前的债务,特别是那些与没有稳定收益流项目挂钩的债务。另外,中国市政债市场目前仅限于几个一线地区,2015年全年的配额也只有5,000亿元人民币。
安徽亳州市政府的融资平台Anhui Bozhou Jianan Investment Holding将继续为还债而挣扎;该市2013年的人均债务规模约为3,100元人民币,而当年人均收入仅仅1,635元人民币。
作为解决方案的部分举措,中国政府正在推进地方政府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PPP),将存量债务转换为公司债。
但地方政府担心,他们可能无法摆脱那些也许很必要但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而民间投资者会选择最好的项目。
“建设项目原本是我们的,但现在中央政府说不再给我们,”亳州某地方融资平台的未具名管理人士表示。
“这些项目给了(民间投资者),你还想让我们去代表政府并管理PPP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