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会议记录曝光 看美联储眼中的中国
时间:2015年03月11日 13:32 作者:ce.jian 点击:
金策黄金转自英国《金融时报》,对全球经济而言,没有比美中关系更重要的国际关系。因此,政策制定者的声明往往非常悦耳,但现实则不那么甜蜜,正如最近公布出来的2009年美联储(Fed)会议记录所示。
这份上周公开的1800页的记录文件,为我们一窥华盛顿方面关起门来如何谈论中国提供了一个罕见的机会。它包含四大主题。
经济再平衡
当时的讨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方面能否实施必要的结构性改革,让中国经济从依赖出口和投资转为主要由国内消费驱动?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在2009年4月的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表示:“如我们许多年来一直在说的,我们真正正需要的,是全球需求再平衡,从而让美国能拥有更好的外部需求。”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的政策制定机构。
记录显示,美联储的委员们当时特别关心的是,中国会不会继续过分依赖于欧洲和美国的复苏,试图通过出口摆脱困境。在那年8月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与中国官员进行了一次会面之后的伯南克语气变得更为乐观:“就我听到的而言,中国对长期而言转向内需驱动型经济的态度认真得多了。”
恐惧和震惊
在2009年4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中,该委员会的多名幕僚经济学家报告称,中国由于采取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而出现了反弹。到了当年8月,他们称之为“爆炸式反弹”。
负责向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介绍全球经济的美联储经济学家内森•希茨(Nathan Sheets)告诉该委员会:“在财政刺激举措和银行加速放贷的推动下,估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第二季度以18.5%的年化增长率激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头6个月新增银行信贷的规模,达到了中国年度GDP的25%。”(根据中国的数据,该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长率为7.5%,而当时处于通缩,因此名义增长率只有6.4%。)
对此,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行长丹尼斯•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曾问道,这种情况会不会全面失控。希茨回答说:“我个人认为,很难相信还会有和我们上半年所见一样快的大量信贷配置;也很难相信它们全都能得到完全有效的配置……不过我同样认为,中国当局拥有足够的资源,能够……解决其银行业的这些问题,令银行业不一定成为中国经济的首要问题。”
报告数据加“免责声明”
纵观2009年记录全文,美联储的经济学家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在提到中国数据时多次加入幕僚经济学家所称的“标准免责声明”。
最有趣的是在4月28至29日会议上达拉斯联储(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行长理查德•费舍尔(Richard Fisher)的发言。他当时刚完成北京和上海之行回到美国。
“我总是惊讶于他们报告数据时的迅速。感觉像是20世纪70年代电视剧《陆地野战医院》(M*A*S*H)中的拉达尔(Radar),他们似乎在季度结束前就已经知道了数据,”他说,引起一片大笑。
费舍尔随后举出了一些数据,来说明之前一个季度中国官方6.1%的增长数据不可信。伯南克则较谨慎:“中国比其他亚洲国家稍强,但也许不像其官方数据暗示的那样强劲。
